小学生骑车要路考?德国的安全教育竟如此严谨
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(点击标题下方“少年商学院”关注)第844次分享,作者是生活在德国的杨悦,曾参与翻译《格林童话》。我们已获其授权,并对文章进行了编辑。
我在中国的时候,没有学过驾驶,上个世纪90年代的私家车还很少,在重庆这座山城,我连骑自行车都是到大学才学会。26岁那年,我到德国考驾照,毫无疑问被“秒杀”,对手几乎都是18、19岁的年轻人,但他们学车却学得特别快,尤其是路考,往往一帆风顺。
我纳闷了,一打听才知道,德国人的交通教育是从娃娃抓起,特别是自行车,那是当成重点学科来教的。德国小学生从三、四年级开始,就接受正儿八经的自行车教育,这两年,他们得上将近30堂自行车课,还有专门的教材——一本彩色的图文并茂的《自行车教育手册》,老师在课堂上讲解,学生做课堂练习,有书面的家庭作业,也有实践练习——学生们推着自行车去上学,在学校操场实地练习,通过书面考核了,再由老师领着骑车上街……
▋戴头盔的西瓜不易碎
这本手册不厌其烦地罗列着那些重要的自行车安全常识,比如骑车出门时,要注意和行人有眼神接触,保持距离等。还用图画的方式,栩栩如生地告诉孩子们,自行车虽然千差万别,但最重要的三个安全设备绝不能缺少:前后轮的刹车、照明设备(其中包括前后车灯、前后反光板、脚踏和车轮上的反光板)和铃铛。
在夜晚和能见度差的时候骑车,保证自己能够被别人看见,对自身的安全非常重要,所以手册规定,孩子们每次骑车前都应该检查照明设备和刹车是不是完好无损。
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这本手册还专门划出了一大章,来讨论头盔的重要性。书里不仅讲解了如何正确地戴头盔,还告诉孩子,一顶好的头盔,不仅要好看,而且要有通过质量安全检测的标志,并且应该颜色醒目,材质轻巧,透气性能良好。
学生们还在课堂上做了实验——两个同学分别抱着两个同等大小的西瓜,从距离地面约一米高处松手,放在头盔里的西瓜安然无恙,另一个则摔得粉身碎骨。课本里提到一个8岁小男孩的案例:一次他骑车去朋友家玩,斜穿马路时没有看见开过来的一辆送货小车,结果与人车相撞,小男孩飞到了空中,头着地时头盔摔成了两半,而他则幸运地躲过了劫难,仅在医院观察了一夜就回家了。
▋黄金车间距:“三辆自行车长度”
德国的规定是,10岁以下的孩子必须在人行道上骑车,10岁以上则必须遵守与成人同等的骑车规则,要么在自行车道上骑车,要么在右车道骑车。书里列举了与骑车有关的各种交通标识,告诉大家什么图标下必须使用自行车专用道,什么地方可以并排骑行……
(行人禁行标识和公交标识)
(不同方向车次的先后行驶权标识)
(书中有不少练习题,让孩子们判断具体情况下不同车的驾驶规则)
这样的教材、课程和考试一是为了防患于未然,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,保护他们健康平安地成长,同时也教育他们,如何尽可能地不妨碍和伤害行人,所以书中不厌其烦地列举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,和孩子们可能意识不到的潜在的危险。
书中用漫画表示,司机有视觉盲点,骑车也好,在路边玩耍也好,要注意保持和车的距离:
大型车拐弯时,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。
关于保持人车距离,书中还有很细致的规定,如:
骑车时,前后自行车之间的安全距离是三辆自行车的长度;
如果马路的右边稀稀拉拉地停了一些车,车和车之间有些空余的距离,骑车人为了自身的安全,最好不要绕进停车的空隙,然后遇到下一辆停车又钻出来;
与停车保持足够的距离,直线行驶,不钻进钻出,这样才能让后来的司机一目了然地看见你;
尊重行人、照顾行人的安全,特别是当10岁以下的孩子在人行道上骑行的时候,应该礼让行人。
斑马线上的行人有绝对优先权,如果骑车遇上了,哪怕骑车人是个8岁孩子,也得乖乖停下,让行人先过;
……
德国人喜欢总结,在书中,他们提出骑车的五个关键词句分别是:考虑他人利益,仔细观察是否安全,做手势、熟练流畅地骑车、保持在车道上。
▋路考由交警当监督和评委
掌握好书本知识,并通过校内练习、老师带队外出练习后,孩子们还得再通过一次路考,才能获得一份在公共场合骑车的许可证明。
让我惊讶的是,这次路考可不是闹着玩的,由交警当监督给孩子们打分,老师和部分志愿者家长协助组织。
(老师、交警和家长进行监督和打分)
(上图中的学生须通过10个不同的街道练习)
有人说,德国八千万人口就拥有七千五百万辆自行车,但这里的大街小巷,汽车司机、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却能互相尊重、各尽其责、各行其道。严谨如此的自行车教育,也让很多我们在驾校才能懂得的知识和安全意识,早早地植入了他们的内心。
虽然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骑车上下学,但这样的早期自行车教育却有着积极和超前的意义,它不仅告诫孩子,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做什么都要遵守规则,利己利人,同时让孩子从小明白,一个有素养的人,首先应该具备公德心,在公共交通和公共生活中,不以个人为中心,不妨碍别人的利益,既要保护好自己,注重自己的安全,也要考虑旁人的安全和利益。
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:
直接点击标题查看。返回对话框,输入任何关键词可搜索相关文章。